一、老舊混凝土鉆孔破碎的成因與危害
成因分析
老舊混凝土因長期暴露于自然環(huán)境或使用過程中,其內部結構會發(fā)生顯著變化。首先,混凝土碳化導致膠凝材料與骨料的粘結力下降,孔隙率增大,鉆孔時易因沖擊力引發(fā)碎裂。其次,鋼筋銹蝕膨脹會擠壓周邊混凝土,形成內部裂縫,鉆孔時易導致局部剝落。此外,早期施工可能存在的振搗不密實、養(yǎng)護不足等問題,也會使混凝土局部存在蜂窩、孔洞等缺陷,鉆孔時這些缺陷會暴露并擴大。最后,鉆孔工藝不當,如鉆頭磨損、轉速過高或進給速度過快,會加劇對老舊混凝土的沖擊,誘發(fā)孔壁破碎。
危害表現
鉆孔破碎不僅影響施工效率,更對結構安全構成威脅??妆谄扑闀е聦嶋H孔徑大于設計值,減少化學錨栓與混凝土的粘結面積,降低承載力。若孔底混凝土碎裂或塌陷,有效錨固深度將減小,錨栓在荷載作用下易被拔出。此外,孔壁破碎處植筋膠可能滲流,造成膠體分布不均,進一步削弱粘結強度。未處理的破碎孔道還可能成為應力集中點,引發(fā)混凝土進一步開裂或錨栓失效,危及整體結構安全。
二、鉆孔破碎程度分級與處理原則
根據孔壁破碎的嚴重程度,可將其分為輕度、中度和重度三個等級,并采取差異化處理策略。
輕度破碎:局部碎屑脫落,孔壁基本完整
當孔壁僅少量碎屑脫落,未形成連續(xù)裂縫或孔洞,且有效錨固深度未受影響時,可視為輕度破碎。此類情況無需特殊處理,但需徹底清理孔內碎屑。施工時,先用高壓空氣吹掃孔道,再用毛刷反復清除殘留碎屑,重復操作至孔內清潔,確保植筋膠與混凝土基材充分接觸。
中度破碎:孔壁連續(xù)裂縫或局部孔洞,但未貫穿孔道
若孔壁出現連續(xù)裂縫或局部孔洞,但未貫穿孔道,且有效錨固深度減少不明顯時,屬于中度破碎。此時應采用植筋膠修補孔壁,恢復孔道幾何尺寸與基材強度。修補前需徹底清理孔內碎屑,并按產品說明書比例配制雙組分植筋膠,攪拌至色澤均勻。修補時,用專用注膠槍將膠體注入孔壁裂縫或孔洞,填充至略高于孔口,靜置至膠體初凝。待膠體完全固化后,用原規(guī)格鉆頭復鉆至設計深度,并清除孔內殘膠,確??椎罆惩?。
重度破碎:孔壁大面積剝落或塌陷,或孔位附近存在結構性缺陷
當孔壁大面積剝落、孔道塌陷,或孔位附近存在鋼筋銹蝕膨脹等結構性缺陷時,屬于重度破碎。此類情況若強行修補,可能因局部應力集中引發(fā)連鎖破壞,因此應放棄原孔位,重新選位鉆孔。重新定位前,需通過敲擊檢測、紅外熱成像或局部破損檢測等方法,確認原孔位周邊混凝土是否存在隱性缺陷。新孔位應選擇距原孔位足夠距離的位置,避免對原結構造成二次損傷。施工時,需降低鉆頭轉速,控制進給速度,減少對老舊混凝土的沖擊。
三、植筋膠修補技術的關鍵要點
材料選擇與配制
植筋膠的性能直接影響修補質量。應優(yōu)先選用觸變性好、粘結強度高、耐老化性能優(yōu)的改性環(huán)氧樹脂植筋膠,此類膠體在修補后能與原混凝土形成良好的粘結,恢復孔壁的承載能力,配制時,需嚴格按產品說明書比例混合雙組分膠體,攪拌至色澤均勻,避免因配比不當導致膠體性能下降。
施工環(huán)境控制
施工環(huán)境對植筋膠的固化反應有顯著影響。環(huán)境溫度宜控制在適宜范圍內,溫度過低會延長膠體固化時間,過高則可能導致膠體流墜或氣泡產生。相對濕度應控制在合理水平,孔內無積水,避免水分影響膠體固化。此外,修補前需徹底清除孔內油污、浮塵等雜質,必要時可用工業(yè)酒精擦拭孔壁,確保膠體與混凝土基材的可靠粘結。
修補質量驗收
修補完成后,需對修補質量進行驗收。外觀檢查時,修補后孔壁應平整、無裂縫,膠體填充飽滿,與原混凝土界面過渡自然。拉拔試驗是驗證修補質量的重要手段,修補孔道的抗拉承載力應滿足設計要求。對于重要結構或修補量較大的工程,建議埋設監(jiān)測設備,長期跟蹤修補區(qū)域的變形與應力狀態(tài),確保結構安全。
老舊混凝土鉆孔破碎是植筋膠型化學錨栓施工中的常見難題,其處理需遵循“分級評估、精準修補、動態(tài)監(jiān)測”的原則。通過合理選擇修補材料、優(yōu)化施工工藝與嚴格質量控制,可有效恢復孔道性能,確保錨栓與混凝土的可靠連接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