抗震支架的作用
1、減輕地震作用
減震:抗震支架能有效地吸收和分散地震波傳遞到建筑物上的力量,減輕建筑物受震動的影響。
穩(wěn)定性:通過提供額外的支撐和穩(wěn)定性,抗震支架幫助防止建筑物或設備在地震中發(fā)生傾斜、倒塌或損壞。
保護建筑結構和設備
結構保護:對建筑結構(如管道、設備、架空線等)提供保護,減少地震對這些結構的破壞。
設備安全:保障關鍵設備(如供水、供電系統(tǒng))在地震期間的穩(wěn)定性,避免因設備故障導致的二次災害。
2、提高建筑物抗震能力
增強抵抗力:通過加強建筑物的整體抗震能力,使其能夠承受更大的震動負荷,從而提升建筑物的抗震等級。
符合規(guī)范:確保建筑物和結構符合當?shù)乜拐鹪O計規(guī)范,提高建筑物的安全性。
抗震支架的原理
1、能量吸收
阻尼器:抗震支架中常使用阻尼器(如液壓阻尼器或彈簧阻尼器),通過阻尼器吸收地震產(chǎn)生的振動能量,減少地震波對建筑物的沖擊。
彈性元件:利用彈性元件(如彈簧)將地震能量轉換為彈性變形,從而減少對建筑物的直接沖擊。
2、力的分散
支撐結構:抗震支架通過支撐結構將地震力分散到建筑物的多個支撐點上,減少集中應力,降低建筑物某一部分受力過大的風險。
剛性連接:通過剛性連接,確保支撐系統(tǒng)能夠均勻地分擔地震力,避免結構出現(xiàn)局部過度應力。
3、結構加固
加強連接:在建筑物的關鍵部位安裝抗震支架,可以有效地加固結構連接,提升建筑物的整體穩(wěn)定性。
防止位移:防止建筑物或設備在地震中發(fā)生位移或傾斜,維持其正常的相對位置。
4、阻止共振
頻率匹配:抗震支架設計時考慮建筑物和支架的自然頻率,以避免地震波引發(fā)的共振現(xiàn)象。共振可能會使震動幅度顯著增加,導致結構失效。
調節(jié)固有頻率:通過調整支架系統(tǒng)的固有頻率,使其與建筑物的固有頻率錯開,減少共振發(fā)生的概率。
抗震支架的使用范圍
1、建筑物結構
應用于鋼結構和混凝土結構的建筑物,包括住宅、商業(yè)樓宇、辦公樓、醫(yī)院、學校等,以加固柱、墻體、梁、樓板等結構元素,提高整體抗震性能。
2、橋梁工程
用于橋墩、橋梁支座等部件的支撐和固定,增強橋梁的抗震能力。
3、電力設備
支撐變壓器、電容器等電力設備,以減輕地震對電力系統(tǒng)的影響。
4、機電工程設施
包括給排水、供暖、通風、空調、燃氣、熱力、電力、通訊、消防等系統(tǒng),限制附屬機電工程設施產(chǎn)生位移,控制設施振動,并將荷載傳遞至承載結構上。
5、管道系統(tǒng)
針對內徑大于等于60毫米的電氣配管、重力大于等于150N·m的電纜梯架、電纜槽盒、母線槽、DN65以上的供水和消防管道,以及柔性連接的質量在9千克到25千克的管道附件,和剛性連接的質量大于25千克以上的管道附件。
6、防排煙風道和事故通風風道
所有規(guī)格的防排煙風道及事故通風風道及其設備。
7、空調系統(tǒng)
懸吊管道中重力大于1.8kN(約180kg)的空調機組、風機等設備。
8、燃氣管道
DN25以上的燃氣管道。
9、風管系統(tǒng)
矩形截面面積大于等于0.38平方米和圓形直徑大于等于0.7米的風管系統(tǒng)。
10、電纜橋架系統(tǒng)
重量在15kg/m及以上的電線橋架。
11、消防設備
支撐消防水源、消防水泵、消防管道、消防水箱等關鍵設備,確保在地震發(fā)生時這些設備能夠正常工作,提供及時的消防救援。
12、火災隔離設施
增強建筑內部的火災隔離設施,如防火墻、防火門等的穩(wěn)定性和抗震性能。